随着全球第四次制药工业新浪潮的兴起,中国制药企业在推动国民健康福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中国制药企业在这一浪潮中的行动和影响。
引言
医疗保健行业与国民群众的健康直接相关,具有天然的ESG特征。制药、医疗器械、生命科技等属于特殊商品,兼具科技与消费等多样性。此外,医疗保健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行业ESG动态与监管机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医药行业担负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社会责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保障性产业。
第四次制药工业新浪潮与中国制药企业
当前,第四次制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深刻变化,将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ESG行动与目标
除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隐含的ESG目标,我国的医疗健康行业的ESG总目标可参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ESG目标和行动:
- 环境保护:减少制药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社会责任: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关注患者健康。
- 公司治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透明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与规划
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对医疗产品安全、群众健康保障、药品、化妆品使用安全与监管等层面做出了规划。2023年6月30日,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医疗健康企业ESG合规》(中英对照版)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ESG合规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案例分析:青岛东海药业
以青岛东海药业为例,该公司董事长崔云龙在微生态制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分离出我国第一株药用酪酸梭菌并实现产业化,为国民健康长寿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案例体现了中国制药企业在ESG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取得的成果。
科研创新与产业化
崔云龙团队发现,肠道黏膜的再生修复需要酪酸,而酪酸的产生需要酪酸菌。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耐胃酸、能够长期储运且有特殊功效的新一代微生态药品。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日本在微生态制药方面的垄断,还为中国制药企业在ESG方面树立了榜样。
公益与科普
崔云龙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和企业家,还是一位人体微生态健康理论的科普推广者。他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公众对肠道健康的关注度,推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结论
第四次制药工业新浪潮下,中国制药企业在推动国民健康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ESG行动,企业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多价值。未来,中国制药企业应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