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科兴制药,一家在新冠疫情期间因研发生产新冠疫苗而名声大噪的生物技术和疫苗生产公司,其背后的股权变动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剖析科兴制药的股东风云,揭示股权变动背后的资本秘密。
股权争夺战的历史背景
科兴制药的股权争夺战始于2018年,主要围绕创始人尹卫东与未名医药前董事长潘爱华之间的纠纷展开。潘爱华曾联合股东1 Globe Capital等试图通过股东大会改组董事会,但尹卫东通过“毒丸协议”(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巩固了控制权。
英国枢密院的裁决
2025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决追溯性地替换科兴生物董事会中的四名成员,恢复2018年1 Globe提名的董事名单,并宣布“毒丸协议”无效。这一裁决为科兴制药的股权争夺战带来了新的变数。
维梧资本的诉讼行动
维梧资本,作为科兴生物的股东之一,于2025年4月24日对科兴生物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新董事会损害股东权益。维梧资本指责新董事会阻挠股东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威胁撤销维梧资本等长期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并试图安插与1 Globe关联的董事。
董事会成员变动与合法性争议
新董事会成员中,李鹏飞等与1 Globe实控人李嘉强关联密切。然而,李鹏飞因职务侵占、伪造公文等罪名被判刑,进一步加剧了董事会的合法性争议。
股东户数与持股情况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科兴制药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股东户数为8054户,较上期(2024年9月30日)减少910户,持股趋于集中。这反映出科兴制药的股权结构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科兴制药股价变动
科兴制药的股价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可能与市场氛围、资本运作以及公司业绩等因素有关。然而,股价的波动也可能受到股权争夺战的影响。
结论
科兴制药的股权争夺战背后,反映了资本市场中股东利益的博弈。随着董事会成员的变动、合法性争议以及股价的波动,科兴制药的股权结构可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未来,科兴制药的股权争夺战将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